放告的拼音、解释、组词

放告的简介:

fàng gào
1.旧时官府每月定期坐衙受理案件叫"放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放出布告使人民按期申告诉讼,其日期常有一定。《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母子商议已定,打听了放告日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到任后,放告的头一天,便有一个已故盐商之妾罗魏氏,告他儿子罗荣统的不孝。」

放告》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古代百姓向朝廷或官府提出控诉、举报的正式程序,是一种民间申诉和司法制度。这一词汇源于中国古代,主要体现在科举考试中,即考生对于考官打分不公或行为不当进行举报。现代语境下,“放告”一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文献研究、古汉语学习或是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

以下是五个包含“放告”的造句:

  1. 在明代,若科举考试的考生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可以通过正式程序放告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古代百姓若遇到冤屈,可以向官府放告寻求公道,这是古代的一种申诉渠道。
  3. 《红楼梦》中描述了贾宝玉因不满薛蟠的行为而准备放告的情节,体现了他对正义的追求。
  4. 学者在研究清代历史时发现了许多关于民间百姓放告的案件记录,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与官民关系的复杂性。
  5. 小说《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曾利用放告的方式成功为一位被冤枉的好友鸣冤叫屈。

需要注意的是,“放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在使用时可能需要加以解释以保证对方能够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

gào

1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3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