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拼音、解释、组词
手不释卷的简介: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手里总是拿著书卷。形容人勤奋好学。#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自叙》。
2. #三国魏.文帝《典论.自叙》(据《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1>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2>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3>,手不释卷,每每定省4>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5>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虞溥〈江表传〉。 (2) 上: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后卒于洛阳,子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3) 军旅:军队。 (4) 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 (5) 袁伯业:袁遗,字伯业,东汉汝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为袁绍从兄,好学,初为长安令,其后袁绍任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参考资料〕 晋.虞溥〈江表传〉(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裴松之注引)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3.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即窜位而自立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但对于文学的重视,则不在其父之下,《典论.论文》所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一斑。又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散文、辞赋,其中《典论.论文》更是开中国文学批评的先河。曹丕对于文学的爱好,实有家学渊源。父亲曹操不但是一代枭雄,也是著名的诗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则更是不在话下,后人誉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对建安文学的蓬勃,更是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曹丕在《典论.自叙》一文里记述了父亲曹操勤于治学,即使身在军队之中,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著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并常跟曹丕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思虑专一,但等到长大,就容易忘记所学。曹丕以父亲的话自我勉励,即使年长之后,仍旧不断努力学习。后来《典论.自叙》原文的「手不释卷」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
1.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快。【例】听到祖父病情好转的消息,他顿时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1.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快。《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太守待他去了,如释重负,背上也轻松了好些。」也作「若释重负」。
《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出自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意是形容人勤奋读书,经常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后来这个成语用来赞扬一个人学习刻苦、勤奋的程度极高。
详细解释: - 释:放下。 - 卷:书卷。 - 手不释卷 指的是手里拿着书本不肯放下,形容读书非常专心和频繁,显示出对知识的极度渴求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常用来形容勤奋好学、废寝忘食的状态。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赞扬那些刻苦努力学习或工作的人,强调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和追求。
造句示例: 1. 自从老师推荐了那本历史书之后,小明就手不释卷地阅读起来。 2. 他在图书馆里手不释卷,连续几个小时都在专注地读着一本经济学著作。 3. 那位企业家每天都要手不释卷地阅读商业杂志和书籍来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 4. 小华自从参加了那个在线编程课程之后,就手不释卷地学习相关知识。 5. 他工作之余总是手不释卷地研读各种专业领域的书籍,以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成语的用法,也体现了它所包含的精神。
分词解释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shì
1 解说,说明:解~。注~。~文。~义。2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3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4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juàn,juǎn
1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3 考试用的纸:试~。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