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而不敢言的拼音、解释、组词
敢怒而不敢言的简介: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心里非常生气,但因畏惧受到惩罚,而不敢表现出来。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礼敬,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1. 心里非常生气,但因畏惧受到惩罚,而不敢表现出来。《隋唐演义》第七八回:「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礼敬,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敢怒而不敢言》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一种描述情感和态度的成语,原句为“敢怒而不言”,意味着一个人内心愤怒到了极点,但出于某种原因(如害怕、无奈等),选择了沉默,没有将内心的不满或愤怒表达出来。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选择保持沉默的心理状态。
详细解释
- 敢怒:表示心中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比如愤怒。
- 不敢言:虽然心中有话要说,但由于害怕、顾虑或其他原因无法开口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感受。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反映了个人在面对问题时的无奈和无力感,也体现了社会或人际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它强调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
造句
- 他在会议上对同事的无礼行为感到非常愤怒,但因为害怕得罪领导而不敢怒而不敢言。
- 小王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但他知道说出口可能会招致更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选择敢怒而不敢言。
-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政府的一些不当行为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表达不满。
- 虽然她对公司的某些规定感到非常不满,但她担心如果提出意见会受到报复,所以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 面对他人的不公对待,我内心充满了愤怒,但考虑到自己的处境,我选择了敢怒而不敢言的态度。
这些句子展示了“敢怒而不敢言”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敢
gǎn
1 有勇气,有胆量:勇~。果~。~闯。~死队。~作~为。~怒而不~言。2 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问。~请。~烦。3 方言,莫非:~许。~怕。~是哥哥回来了?
怒
nù
1 生气,气愤:~色。~视。~叱。~骂。恼~。息~。2 气势盛:~涛。~火。心花~放。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4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