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厝的拼音、解释、组词
安厝的简介:
ān cuò
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
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安葬、埋葬。《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哀策〉曰:「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且说赵院判扶了兄柩来到钱塘,安厝已了,奉著遗言,要去寻那苏家。」
2. 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等待改葬。《聊斋志异.卷一.宅妖》:「又顷之,二小人舁一棺入,仅长四寸许,停置凳上。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厮婢数人来,率细小如前状。」《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安厝毕,亲友散去。」
《安厝》是中国传统词汇,指的是为死者安排葬礼和安葬的过程。"安"在此有安置、安顿之意;“厝”则是安放的意思,在古代也写作“厝”,用于指坟墓。
详细解释:
- 安: 安置、安顿。
- 厝: 在这里表示安放、安葬的意思,指的是将逝者的身体或骨灰安放在指定的墓地。
在中国文化中,“安厝”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过程,涉及到对死者的尊重和对其家属的情感关怀。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身体层面的安置,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寄托与纪念。
造句示例:
- 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家人决定为他进行一场隆重的安厝仪式。
- 在清明时节,很多家庭会前往祖坟,举行扫墓和安厝活动。
- 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这次家族选择了简单而庄重的方式完成先父的安厝。
- 村民们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齐聚一堂,共同参与祖先们的安厝纪念仪式。
- 安厝不仅仅是一项传统习俗,更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与追忆。
这些句子展示了“安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情感意义。
分词解释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