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谏的拼音、解释、组词

尸谏的简介:

shī jiàn
1.陈尸以谏。后泛指以死谏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卫大夫史鱼临死遗言以谏其君。见《韩诗外传》卷七。后指以死谏君。

《尸谏》是一个历史术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以死明志的方式。这种行为通常是臣子或忠臣在无法直接进言劝谏的情况下,选择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君主或上级表达自己对国家、君主或某项决策的忠诚和忠告。

详细解释

在《尸谏》中,“尸”指的是死者的尸体,“谏”则是指进言劝谏。因此,《尸谏》可以被理解为通过将已故之人的遗体作为载体,向统治者表达不可更改的意见或建议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大臣认为国家或君主面临重大危机,而自己的意见又未被接受的情况下。

造句

  1. 在那个时代,为了力保朝纲不失,许多忠臣选择了以《尸谏》的方式向皇帝进言,他们的悲壮之举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2. 他痛心疾首于国家内政的腐败,但苦无良策。最后,在一次朝会上,他当众自尽,并将遗体摆在皇上面前,期望以此方式引起君主的关注和反思,这正是《尸谏》的典例之一。
  3. 虽然古人的《尸谏》看似极端,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确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劝谏手段。
  4. 此次事件中,这位大臣选择了《尸谏》,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5. 《尸谏》虽然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背后反映出的往往是君主专制体制下的无奈与悲哀。

需要注意的是,“尸谏”这种行为在现实中极少发生,并且往往带有悲壮色彩。它更多地被用作历史学中的一个概念或文学创作中的素材。

分词解释

shī

1 死人的身体:~体。~骸。僵~。借~还魂。2 〔~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素餐,“~~误国”。3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