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引文的简介:
yǐn wén
1.引自其他典籍﹑文章的文句。 2.序文。 3.官府派租单。
1.引自其他典籍﹑文章的文句。 2.序文。 3.官府派租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援引自其他文章作品的文词。《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解释多者为上策,引文明者为高说。」
2. 官府派租单。宋.赵汝鐩〈陇首〉诗:「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簷看引文。」
词语详解
引文(yǐn wén)
-
定义:引文是指在正式文献或文章中引用、参考其他著作中的内容或观点时所直接摘录并标明出处的文字。它是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表明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
特点:
- 准确性:确保文字与原作者的观点完全一致。
- 标注性:通常在文末附上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或注释,标明引文出处。
-
规范性:遵循特定格式要求(如APA、MLA等),保证信息传递的清晰性和权威性。
-
作用:
- 加强论证力度,增强文章说服力。
- 显示作者对相关领域的了解和尊重。
- 减少抄袭风险,维护学术诚信与道德。
造句
- 在撰写这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论文时,小李大量引用了著名学者陈寅恪的观点,并在文末详细列出所有参考文献以保持学术的严谨性。
- 李教授在讲稿中直接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一段话:“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以此来强调人类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挣扎。
- 这本书特别注意到了学术写作中的引文规范性问题,建议学生在引用他人观点时不仅要准确,还要明确标注出处以防抄袭嫌疑。
- 小张写论文时发现了一篇非常有帮助的文章,决定直接引用其中一段关键论证,并确保按照APA格式正确标注了作者和出版信息。
- 为了支持自己提出的创新理论,小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精心挑选了几段引文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丰富了他的论点也彰显了其研究的深度。
分词解释
引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