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银台的简介:

yín tái/tāi
1.传说中王母所居处。 2.见"银台门"。 3.见"银台司"。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为宫门名。唐.李肇《翰林志》:「今在右银台门之北,第一门向牓曰翰林之门,其制高大重复,号为胡门,入门直西为学士院,即开元十六年所置也。」唐人借以指翰林学士院。唐.李白〈相逢行〉:「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唐.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银台直北金銮外,暑雨初晴皓月中。」

2. 仙人所居住的处所。《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

3. 职官名。宋有银台司,掌受天下状奏案牍,因司署在银台门内故名。明、清置通政司,职掌相当,故称通政司为「银台」。

《银台》,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但从字面意思来看,“银”代表的是“白银”,而“台”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官署或者宫殿中的某一重要部位。“银台”一词,在某些历史文献中偶尔被提及,通常是指存放金帛等贵重财物的官署。

详细解释

  1. 含义:由于“银台”的具体应用较少见,“银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皇宫或政府机关中用于存储贵金属和财物资料的地方。
  2. 典故: 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有提到:“只说贾政自得了宝玉,便将他收在银台里。”这里的银台可能是用来比喻府内存放重要物品的仓库或者特别重要的位置。

造句

  1. 古代官员为了保密和安全,常常会把一些机密文件存放在宫中的银台中。
  2. 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主人公李明被安排在皇家银台工作,负责保管国库重宝。
  3. 虽然古代银台的具体位置不详,但我们可以想象它可能位于皇宫内一处最隐秘的地方。
  4. 官员们为了防止银台中的贵重物品被盗,会采取各种严密的防范措施。
  5. 如果有人试图盗取银台中的财宝,将面临极其严厉的法律制裁。

请注意,“银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语,上述内容主要是根据字面意思和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推断而来的解释。如果您有特定语境下的用法,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析。

分词解释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