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弼的拼音、解释、组词
辅弼的简介:
fǔ bì
〈书〉辅佐:~大臣。
〈书〉辅佐:~大臣。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辅助、辅佐。【例】辅弼之臣
2. 称宰相。【例】官居辅弼
1. 辅助、辅佐。《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陈蕃》:「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学成《三略》和《六韬》,忘生舍死建功劳。赤心辅弼为良将,尽忠竭力保皇朝。」
2. 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伏湛》:「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宋史.卷三五九.列传.李纲下》:「臣昧死上条六事:一曰信任辅弼,二曰公选人材,三曰变革士风,四曰爱惜日力,五曰务尽人事,六曰寅畏天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尚志所上的十策,朕细看,学问很渊深。这人可用为辅弼么?」
《辅弼》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辅助君主、匡扶朝政的重要官员或贤臣。它来源于“辅”和“弼”的组合,“辅”意味着辅助,而“弼”则是帮助的意思。这个词语反映了古代对于治理国家重要性的认识,认为治国理政不仅要依靠君主的英明决策,还需要贤能之士的协助与谏言。
详细解释
- 词源: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典籍,《尚书·尧典》中有“命汝作辅弼”,意思是任命你做我的辅助者。
- 含义:指的是那些能够为君王提供忠告,帮助其治理国家、解决政务难题的臣子或官员。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造句
- 在古代,像伊尹、周公旦这样的辅弼之臣,他们的智慧与忠诚为当时的朝代带来了繁荣。
- 现在的企业家也常常需要一个明智而有力的辅弼团队来帮助其制定战略方向和解决各类问题。
- 古代帝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往往会从众多人才中挑选出能够作为辅弼之臣的人才。
- 担任辅弼之职的官员不仅要有高尚品德,还应具备卓越的政治智慧与谋略能力。
- 一个国家或组织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辅弼力量。
分词解释
辅
fǔ
1 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2 帮助,佐助:~佐(协助,多指政治上)。~弼。~助。~导。~相(xiàng )。3 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畿~。4 人的颊骨:~车相依(“车”,指牙床,喻互相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