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围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围子的简介:

tǔ wéi zǐ
1.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后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土堆砌起的围墙。多为旧时保护村庄或农家设施。

土围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防御设施,通常指用土堆成的围墙或城垣。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军事防御、保护居民和牲畜的安全等目的。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边疆地区或易受敌对势力攻击的地方,土围子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护手段。

详细解释: - 功能: 主要用于防御,防止外敌入侵。 - 构造: 多为圆形或方形,以泥土夯实而成,有的还在周围设有护城河增加难度和深度。 - 用途: 不仅是军事防御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也被用作城市或村庄的围墙,以保护内部人员、家畜及财物的安全。

造句:

  1. 明朝时期,边防军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众多土围子来抵御外敌入侵。
  2. 为了更好地保护家园,农民们自己动手建造了一个土围子作为防御工事。
  3. 土围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军事设施,其结构坚固耐用,在多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在这个小村落里,家家户户都围绕着一个小小的土围子生活了数百年,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5. 虽然现在战争已不再频繁,但许多地方的土围子仍作为历史遗迹供人们参观学习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价值。

分词解释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wéi

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攻。~城。突~。解~。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巾。~墙。~裙。3 四周:外~。周~。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