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中取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囊中取物的简介:

náng zhōng qǔ wù
囊:口袋。从口袋中取东西。比喻办事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探囊取物」。见「探囊取物」条。

2. 此处所列为「探囊取物」之典源,提供参考。 《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1>南奔吴2>,谷3>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注解〕 (1) 熙载:韩熙载(西元902∼970),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人。工文章书画。初与李谷相善,后因父韩光嗣因事坐诛,出奔到江南,后为南唐所用。 (2) 吴:西元902∼937,五代时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故址据有淮南、江西等地。后为南唐徐知诰所篡。 (3) 谷:李谷(西元903∼960),字惟珍,五代宋初颍州汝阴人。初与韩熙载相善。后周世宗用其策平定淮南。

3. 此处所列为「探囊取物」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载,五代后唐明宗时,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因事受到连累而被处死,于是他离开后唐往南逃向吴国,好朋友李谷一路送他到正阳。在诀别的酒宴上,喝得正尽兴时,他对李谷说:「如果吴国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统一中原的理想。」李谷也说:「假使中国肯用我为宰相,攻下江南就像伸手到袋子里拿取东西一样容易。」几十年后,李谷的计策被后周世宗采用,并且任命他为将领,平定了淮南。而韩熙载到了南唐,虽然受到历任皇帝重用,但他行为放荡不检点,常常带领妓妾数十人一起饮酒作乐,因此李后主一直没有用他当宰相,到死都没什么作为。后来「探囊取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原文「如探囊中物」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

1. 从袋中拿取物品。比喻得到某种东西,非常容易。《三国演义》第八八回:「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须降伏其心,自然平矣。」也作「探囊」、「探囊取物」。

“囊中取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口袋里取出东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囊中取物”通常用来比喻某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某种利益或资源,其中“囊”指的是装东西的袋子或口袋。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获取的简单与便捷,并且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原本以为需要花费很大努力或代价才能得到的东西轻松地就得到了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囊中取物”并不是指字面上的实际动作,而是一种隐喻表达方式。

造句:

  1. 他本来担心这次项目会非常困难,结果却发现所有必要的资料都已在他的文件夹里了,真是囊中取物般的顺利。
  2. 尽管她没有刻意去准备面试,但在她的简历中,有一个显眼的职位空缺正好与招聘要求匹配,这简直就是囊中取物。
  3. 这次比赛他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金牌,真可以用‘囊中取物’来形容他的表现。
  4. 他们本来打算花大价钱买一套新房子,结果发现父母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囊中取物一样幸运。
  5. 她原本认为要赢得这场比赛将非常困难,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在最后一刻发现了对手的漏洞并轻松赢得了比赛,真是典型的囊中取物啊。

以上例子都是从不同情境出发,展示了“囊中取物”这一成语在实际使用中的丰富含义和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náng,nāng

1 口袋:药~。探~取物。~空如洗。~括。2 〔~生〕藏语,中国西藏农奴主家的奴隶。亦称“朗生”。3 像口袋的东西:胆~。胶~。~肿。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