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恣的拼音、解释、组词

自恣的简介:

zì zì
1.放纵自己﹐不受约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1)随意。《弥沙塞五分戒本》:「是比丘不受,后自恣请,为好故,往至居士、居士妇所,作是言:『为我办如是衣直。』」(2)指佛教僧团每年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因那一天会举行忏悔集会,请人随意揭发自己的过失。《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是义翻也。」

自恣》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它源自先秦时期的古语,在《诗经·卫风·木瓜》中有提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密桃。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金漆。自恣以乐,情与愿谐。”这里的“自恣”指的是随心所欲、任意行事的意思。

详细解释:

  • 自恣:这个词语在古代常用来形容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状态或行为。可以理解为个人随意而行,不受外界约束的情况。也可以引申为宽纵、放任自己的意思。

  • 在《诗经》中,“自恣”更多地被用作表达一种满足、愉悦的情感状态,并不直接涉及道德评价。

造句:

  1. 他性格比较随和,在朋友面前总是能够自恣而行,从不会过于拘束。
  2. 在自由的夏夜,大家可以在花园里自恣聊天,享受清凉的微风。
  3. 她今天心情特别好,感觉可以完全自恣,去尝试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情。
  4. 他总是能自恣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无论何时都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5. 尽管条件有限,大家仍能在周末聚会上自恣游戏,享受轻松的时光。

这些造句更多是基于“自恣”作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一种表达方式来使用的。需要注意的是,“自恣”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以上翻译和造句仅供参考。

分词解释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