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头没路的拼音、解释、组词
走头没路的简介:
zǒu tóu/tou méi/mò lù
1.同"走投无路"。
1.同"走投无路"。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走投无路」。见「走投无路」条。
2. 此处所列为「走投无路」之典源,提供参考。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1>。长吁2>,气结成云雾。行行里著车辙把腿陷住,可又早闪了胯骨,怎当这头直上急簌簌雨打,脚底下滑擦擦泥淤。 〔注解〕 (1) 酆都:俗传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县。 (2) 吁:音ㄒㄩ,叹息。
3. 此处所列为「走投无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走投无路」的「走投」是「走而投向」的意思。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自叹羸躯乃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诗,中间有两句:「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就是说一路奔波,投宿在破驿站,勉强想吃点东西,却咽不下去。所以「走投无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处、投向何方,眼前无路可走了,用来比喻一个人陷入困境。元代时,杨显之所写的戏曲《潇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无路」来表示主角的困境。内容描述女主角张翠鸾被押解,经过沙门岛,碰到一场大雨,又冷又湿,不但双脚陷在泥泞中,举步维艰,又闪了腰,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因此觉得这沙门岛简直是人间炼狱。「走投无路」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无路可走,处境窘困。
词语“走头没路”是粤语中的一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到了绝境、无路可走的情况。其中,“走头”指的是出路或希望,“没路”则是没有道路的意思,在这里比喻处境极其艰难,看不到任何出路。
详细解释:
- 走头:这里的“头”字在口语中常被简化为更轻松的发音,即“头”的音变形式;“走头”在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出路。
- 没路:意为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可供选择的道路或途径。
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到了极其困难、绝望的状态,感觉到了解不开的困境。在实际语境中,通常用来表达一种极度无助的情绪状态或者是某个问题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
造句示例:
- 面对破产和失业的双重打击,他已经走头没路了。
- 他想辞职创业,但资金短缺、人脉稀疏,看来是走头没路了。
- 在这场战役中,敌人节节败退,眼看就要失败,他们真是走头没路。
- 她因为婚姻破裂而变得自闭,整个人走头没路,无法找到生活的希望。
-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走头没路的困境。
分词解释
走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头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没
méi,mò
1 无:~有。~用。~关系。~词儿。~精打采。~心~肺。2 不曾,未:~有来过。3 不够,不如:汽车~飞机快。
路
lù
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4 种类:一~货色。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筚~。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