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一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万世一时的简介:

wàn shì yī shí
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2. 此处所列为「千载一时」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楚策四》1>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2>以德3>赵,践4>乱燕,以定身封5>,此百代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二》、《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 (2) 北兵:向北出兵。 (3) 德:施恩。 (4) 践:灭除。 (5) 身封:所受的封赏。〔参考资料〕 ■晋.袁宏《后汉记.卷二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于事动性之用也,故动用万方,参差百品,莫不顺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为道者,清净无为,少思少欲,冲其心而守之,虽爵以万乘,养以天下,不荣也;为德者,言而不华,默而有信,推诚而行之,不愧于鬼神,而况于天下乎?为仁者,博施兼爱,崇善济物,得其志而中心倾之,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为义者,洁轨迹、崇名教,遇其节而明之,虽杀身糜躯,犹未悔也。■《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

3. 此处所列为「千载一时」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千载一时」的「千载」指时间的长久,「一时」指一次的机会。千年才有的一次机会,当然相当难得。若探究来源,在比较早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战国策.楚策四》中就有「百代之一时」一语。故事是说:战国时,楚考烈王曾赐给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带的封地,春申君觉得封地太偏远,过于接近齐国,而楚又与齐、魏不睦,因此建议楚王将这里建郡,并自请将封地改为江东地区。但这件事拖了很久都没有定案,春申君的一个部下便向他进谏说:「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现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赶快解决,而您的封地最好远离楚国国都。您看春秋时秦孝公曾封公孙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继任者就把公孙鞅杀了。还有秦惠王也曾赐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孙鞅是功臣,冉子是皇亲国戚,都还遭到这样的命运,原因就是封地离京师太近,过于招摇。像古代太公望与邵公奭,就因为封在远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国不断攻打赵国,弄得赵国怨声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赵,平定燕国,然后就请以燕国为封地,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啊!」「千载一时」这个成语的用法和「百代之一时」相同,都是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

1. 万代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为难得。《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也作「万代一时」。

词语“万世一时”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它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不常见或非正式使用,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解读为一种比喻表达方式。“万世一时”的字面意思可以从“万世”和“一时”两个词来解析。

  • 万世:指极长的时间,形容时间的久远。
  • 一时:指的是某个特定时刻或瞬间。

综合来看,“万世一时”常常被理解为一种强调在历史极其漫长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重要且关键的瞬间存在的思想。也可以引申出在长时间中有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时机的意思。

造句

  1. 在这次会议上,他抓住了“万世一时”的机会,提出了一个全面创新的战略。
  2. “万世之时”已至,我们要珍惜这个宝贵的时刻来推动社会发展。
  3. 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都是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发生的,这正体现了“万世一时”的哲学思想。
  4. 企业家们需要认识到,“万世之时”对于发展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 在教育领域,“万世之时”就是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请注意,由于“万世一时”并非一个标准的成语或俗语,上述解释和造句旨在帮助理解其含义。在正式文本中使用时建议与语言专家确认。

分词解释

wàn,mò

1 数目,十个一千:~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2 喻极多:~物。~方(①指全国和世界各地;②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机。气象~千。3 极,很,绝对:~~。~幸。4 姓。

shì

1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2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3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5 姓。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