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流子的简介:

èr liú zǐ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陕北方言。称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1. 陕北方言。称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词语《二流子》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那些懒惰、无所事事的人。这个词往往带有贬义,表示对于某些人行为的一种负面评价。现代语境下,“二流子”一词并不常用,且其含义和使用范围较窄,主要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意义: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尤其是明清时期,一些年轻人或成年人因为懒惰、好逸恶劳等原因,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甚至以乞讨为生。这些人被称为“二流子”,意指他们处于社会阶层的较低等级。

  2. 文化背景: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勤劳与节俭的价值观,并带有对那些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行为的一种批评。

  3. 现代使用: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二流子”这个词较少被使用,但它依然存在于一些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是特定的口语表达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语境下,“二流子”的含义可能更加宽泛或者不同,不再局限于古代特定的社会阶层或行为模式。

造句:

  1. 在古代的小说里,他常常被描绘为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2. 小明虽然聪明但很懒惰,整天游手好闲,他的父母常把他形容为“二流子”。
  3. 这个社区里有不少二流子,他们无所事事,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4. 他年轻时曾经是个二流子,不过后来在长辈的劝导下改过自新,如今成了村里的好青年。
  5. 在那个年代,有些人因为懒惰而被称为“二流子”,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人十分担忧。

以上句子旨在通过不同的情境来展示“二流子”这个词的应用方式和可能蕴含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