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疡的拼音、解释、组词
肿疡的简介:
zhǒng yáng
1.痈;毒疮。
1.痈;毒疮。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尚未溃烂的脓疮。《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
《肿疡》在中医中是一个术语,主要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发生的肿块、疮疡等病症。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热感等症状,需要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处理。
详细解释
- 病因病机:肿疡的产生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饮食情志所引起,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郁滞而生疮疡。
- 临床表现:
-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 可能伴有脓液排出
-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毒蛇咬伤后的局部反应等。
- 治疗原则:治疗上通常采取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式。内治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外治则多采用消肿散结、引脓排脓的方法。
造句
- 那位老中医擅长治疗各种肿疡病症,他通过草药和针灸帮助许多患者恢复健康。
- 小明的膝盖不小心被撞了一下,几天后局部红肿明显,妈妈带他去看医生说可能是肿疡,需谨慎处理。
- 医生叮嘱张女士在家要给患处进行热敷,并按时服用中药治疗她的肿疡病症。
- 李先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最终导致了他的面部出现了一些不明原因的肿疡现象,经中医调理逐渐好转。
- 在夏季高温季节,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以预防由湿热引起的肿疡症状的发生。
分词解释
肿
zhǒng
1 皮肉浮胀:~胀。~瘤。~痛。浮~。红~。脓~。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