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帛的拼音、解释、组词

披帛的简介:

pī bó
1.妇女服饰名。始于唐。一说始于秦。 2.披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长条状饰物。约创始于秦代,以轻软的缣帛裁制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为装饰物。《太平广记.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妇人披帛,缠头数匝,方结之。」

披帛》的详细解释

披帛”这一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我们可以从其字面意义进行解析。字面意思上,“披”是指覆盖或披戴,而“帛”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通常指精细的丝绸制品。因此,“披帛”可能指的是用丝绸制作的一种装饰性披肩或是用于礼仪场合的服饰配饰。

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披帛”,但我们可以推测其用途和形态可能是类似于现代所说的围巾、披肩或在某些仪式上使用的一种礼服装饰物。这类服饰可能会被用于重要典礼或者作为皇家和贵族的身份象征之一。

造句

  1. 礼仪场合的精致点缀:“在古代皇室典礼中,穿着龙袍的皇帝会搭配一条华丽的披帛,以此增添威严与庄重。”

  2. 历史人物的形象描绘:“唐朝诗人杜甫在他的诗篇《赠花卿》中曾描述了一位贵妇人穿着华美的服装,佩戴着精致的披帛,展现了其高贵的身份和风姿。”

  3. 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资料:“学者们通过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研究发现,在汉代贵族家庭中,年轻女子出嫁时会穿一身红色的新装,并在肩上披一条寓意吉祥的丝质披帛。”

  4.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创作灵感:“作家李晓在新作《霓裳羽衣》中虚构了一位古代公主的形象,她不仅身着华丽服饰,还佩戴着象征身份地位的精美披帛,以此来突出其贵族出身和特殊的身份背景。”

  5. 文化传承与复兴的设想:“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兴盛,在一些现代文化节庆活动中,人们可能会重新设计或复原古代的披帛作为装饰品使用,以供观赏者体验古风之美。”

分词解释

1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2 穿戴:~挂。~甲。3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4 劈开,裂开:竹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