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剥的拼音、解释、组词

斑剥的简介:

bān bō
1.斑驳,色彩错杂貌。 2.斑斑点点而有剥落。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因受侵蚀而呈现零落不整。【例】这间古庙的壁绘早已斑剥难辨了。

1. 斑驳剥落。如:「斑剥的墙壁经过粉刷后,焕然一新。」

2. 杂色的斑纹。明.周浈〈池口舟中望九华山〉诗:「嵁霞上斑剥,石乳下碖碅。」

词语解释

斑剥(bān bō)

  1. 释义:
  2. 形容物体表面因侵蚀、风化等原因而出现的一种不均匀、不整齐的痕迹或色彩。通常用来形容古建筑、旧物或自然景观。

  3. 用法:

  4. “斑剥”多用于文学描写,给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常与“历史遗迹”、“文物古迹”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5. 音韵特点:

  6. 前一个字“斑”为阳平声(第二声),后一个字“剥”也为阳平声(第二声)。因此,“斑剥”读作bān bō,发音时需注意两个字都是相同声调,但语感上会有轻微的停顿或语气变化。

造句

  1. 这栋古建筑历经百年风雨,墙面上布满了斑剥的痕迹。
  2. 这句话描绘了经过岁月洗礼的老房子,形象地展现了其历史沧桑感。

  3. 那尊石雕佛像已经斑剥不堪,但依然不失庄重威严之气。

  4. 该句描述了一尊历经风霜但仍显庄严的古代石刻作品。

  5. 旧货市场里售卖着许多斑剥的古董瓷器,每一件都散发着诱人的故事气息。

  6. 这句话营造出一个充满历史沉淀感的老市场场景。

  7. 这棵老树的树皮已经斑剥得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8. 通过描绘树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对自然界的侵蚀作用。

  9. 那些斑剥的壁画残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10. 这句话利用壁画来表达一种沧桑和历史沉淀的感觉。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斑剥”的意义,还通过不同的场景描述了这一词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bān

1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雀~。~秃。~白。~竹。~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bāo,bō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