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建安文学的简介:

jiàn ān wén xué
指汉末建安至魏初的文学。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高。不少作品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离乱的痛苦,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要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献帝建安时,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大放异彩,故称此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其作家除曹操父子三人及建安七子外,尚有杨修、吴质、丁仪、繁钦、路粹等人。也称为「邺下文学」。

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约公元196年至220年间),以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为核心人物。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时代动荡和战乱的影响,作品往往蕴含慷慨悲凉之情,展现了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详细解释

建安时期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社会上的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挑战。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催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建安文学。在这一时期,诗歌尤其突出,代表人物如曹操、曹植等创作了大量慷慨激昂的诗篇。这些作品往往情感浓烈、意象鲜明,反映了作者们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理解。

造句示例

  1.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建安文学》中流传下来许多他的作品。
  2. 在《建安文学》的影响下,东晋文人创作了大量与战争、离别相关的诗歌,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3. 建安文学》中的代表人物曹植不仅在诗文中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流露出对理想和前途的深深忧虑。
  4. 建安时期的文化氛围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慷慨激昂、悲壮感人的风格。
  5. 这首《短歌行》是建安文学的经典之作,曹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以及人才难得的感慨。

分词解释

jiàn

1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2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3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