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拾遗记的简介:
shí/shè yí/wèi jì
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十六国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杂录上古至汉魏之神话传闻,卷十记昆仑、蓬莱、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间传说,虽汗漫无际,但也有社会现实的折光。全书人物众多、叙事委曲。
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十六国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杂录上古至汉魏之神话传闻,卷十记昆仑、蓬莱、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间传说,虽汗漫无际,但也有社会现实的折光。全书人物众多、叙事委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旧题晋王嘉撰,梁萧绮录,盖即绮托名伪撰者,十卷,所记自太古至石虎时,事迹荒诞而辞采富腴。
《拾遗记》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集,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成书于唐宋时期。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远古到唐代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逸闻轶事,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许多奇幻的情节与人物故事。
详细解释
- 内容: 《拾遗记》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事件的补遗、古代宫廷生活描述、奇物异兽的记载以及神仙鬼怪的故事。
- 文学价值: 由于其广泛地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这部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还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 语言风格: 文字优美流畅,兼具叙事性和抒情性,多处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造句
- 这篇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就像《拾遗记》中描述的一样充满了神秘与奇幻。
- 小说家在创作时常常会参考古代文献,比如像《拾遗记》这样记载着无数奇闻逸事的作品。
- 学校图书馆里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典籍,《拾遗记》就是其中之一。
- 读完《拾遗记》,我仿佛也被带入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之中。
- 这次讲座的主题就是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奇幻元素,比如在《拾遗记》中就能找到很多精彩的故事。
分词解释
拾
shí,shè
1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2 收,敛,整理:收~。~掇。3 “十”的大写。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记
jì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