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的拼音、解释、组词

席上的简介:

xí shàng/shǎng
1.筵席之上首。 2.指筵席上。 3.指儒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 酒席上,宴会中。唐.方干〈江南闻新曲〉:「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

3. 儒者。《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马枢传》:「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说。」

《席上》这个词语在古文中常用来描述宴会、酒会等宴饮场合,通常指的是筵席之上,或者是参加宴会的人们。它也可以指代宴会上所进行的活动或是与宴会相关的事物。这个词组往往带有一定的诗意和社交色彩,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较为常见。

详细解释:

  1. 筵席上的活动:指在宴会、酒会等场合上,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或交流。
  2. 宴会上的人物:可以指参与宴会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身份显赫的宾客。
  3. 文学创作题材:古代文人常以席上之事为背景,创作诗词文章,借宴饮场景表达情感、哲思或是社会观察。

造句:

  1. 在《席上》,诗人与友人们分享了自己最新的诗作,引来一阵阵赞叹声。
  2. 每次参加这种《席上》的聚会,他都能结识到很多新朋友,拓宽了自己的社交圈。
  3. 为了这次重要的商谈,《席上》特意选在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之中进行。
  4. 虽然现在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但那种充满传统风味的《席上》,总能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文化韵味。
  5. 看着窗外渐渐升腾起的烟花,小李不禁想起了那些难忘的《席上》时光,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

分词解释

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2 座位:~位。~次。出~。列~。3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5 职位:主~。西~(塾师)。6 量词:一~酒。7 姓。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