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科的简介:
sì kē
1.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3.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4.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5.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
1.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3.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4.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5.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昺.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 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四科》这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在古代中国教育体系里,“四科”通常指的是选拔官员时考察的四个标准或四个方面。具体到唐代科举制度中,《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选人试判、策、文三事;又试身、言、书、判四科。”其中,"身"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行审慎,"书"指楷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这四个标准是选拔官员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以下是五个使用“四科”或与其相近概念的造句:
-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通过文章、对策、文学与书法等四科考核。
- 老师教导我们说:“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在社会上立足还要看你的身体素质、言谈举止和审美水平,这些都是‘四科’的一部分。”
-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场合中游刃有余,小王平时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体态风度、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技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正是古代所说的“四科”。
- 小李在求职面试前特意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提高个人形象气质,因为他认为良好的仪表和言谈也是现代职场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类似于古代的“身、言、书、判”四科。
- 为了能够在书法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小张每天坚持练字,并且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书写技巧,这些都是在古代被称为“四科”的重要方面。
请注意,这里的解释基于古代中国的教育与选拔体系,“四科”通常是指体貌、言谈、书写和判写四个方面的综合素养。现代语境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一概念,但上述造句体现了其精神内涵在今天的应用。
分词解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科
k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