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严义正的拼音、解释、组词
辞严义正的简介: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义正辞严」。见「义正辞严」条。
2. 此处所列为「义正辞严」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据《欧阳修全集.卷二》引)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不假雕琢,但未磨砻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辞严意正质非俚1>,古味虽淡醇2>不薄。千年佛老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坚由志确。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纯。
3. 此处所列为「义正辞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欧阳修,字扑箨,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卢陵人。为文造语平易而情韵绵邈,诗词清新婉约,为一代文宗。这是欧阳修在读到张续和李常的文章后,写下感想赠与石介的一首诗。诗中提到张续和李常,就像是未经琢磨的玉石,可说是天下的瑰宝。他们的文章严正有力,义理充分,词语质朴而不鄙俗;虽古雅的风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纯而不杂。后来「义正辞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辞严意正」演变而出,用来指义理正当,措词严厉。
1. 措辞严厉,道理正大。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也作「义正词严」。
《辞严义正》这个词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辞”和“义”。它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论说道理时,言词严厉而义理正当。
- 辞:在这里指的是语言、言论或者表达的意思。形容词,强调了说话的内容。
- 义正:指论点的正当性或者理由的合理性。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道理本身是正确的,有充分依据的。
综合起来,“辞严义正”就是指在进行论述或批评时,不仅语言严厉、措辞得当,而且所持的理由和观点也是公正合理的。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立场坚定、言辞激烈但又合乎情理的情况。
造句
- 在讨论教育问题上,张教授总是能够做到辞严义正,他的论点总能让人信服。
- 李律师在法庭上的发言辞严义正,使对方当事人哑口无言。
- 老王对于公司内部的不公行为,辞严义正地提出批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 小明在面对同学误解时,能够以辞严义正的态度进行解释和澄清。
- 当发现有人恶意中伤自己的时候,他始终保持辞严义正的态度,用事实回击那些无端指责。
这些句子展示了不同场景下使用“辞严义正”的情况,既包括专业场合如法庭、学术讨论等,也涵盖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分词解释
cí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yán
1 紧密,没有空隙:~紧。~密。2 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➊严格命令;➋谨严)。威~。3 郑重,庄重:庄~。尊~。4 厉害的:~厉。~苛。5 重大:~重。6 姓。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