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馑的拼音、解释、组词

饥馑的简介:

jī jǐn
〈书〉饥荒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荒年。《左传.昭公元年》:「虽有饥馑,必有丰年。」《西游记》第一四回:「向日年程饥馑,也来外面求乞。」也作「饥歉」。

词语《饥馑》的详细解释

词义饥馑是指由于粮食极度缺乏而造成的人们普遍食物短缺、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情况。它不仅指自然原因造成的农作物歉收,还可能涉及人为因素导致的饥荒问题。

近义词:饥饿、挨饿、灾荒、荒年

反义词:丰饶、丰收、富足

用法说明: - 一般用于描述自然灾害(如旱灾、蝗灾等)或社会动乱造成的严重粮食短缺情况。 - 常用来表达对贫困地区的同情或是对某些政策后果的批判。

造句

  1. 自然因素引起的饥馑:连续几年干旱导致了严重的饥馑,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庄稼,无法维持生计。
  2. 人为因素造成的饥馑:尽管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但是分配不均造成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可怕的饥馑现象。
  3. 饥馑的描述与反思:《荒年》这部小说深刻地描绘了战乱时期导致的饥馑,揭示出人性在极端条件下的复杂面貌。
  4. 饥馑中的希望:在遭遇严重饥馑的情况下,国际援助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那些处于饥饿边缘的人们恢复健康和希望。
  5. 预防饥馑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防止类似饥馑事件的发生。

分词解释

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