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釜底的拼音、解释、组词
鱼游釜底的简介:
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2. 此处所列为「鱼游釜中」之典源,提供参考。 《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闲,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婴闻,泣下,曰:「荒裔1>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2>,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闲3>耳。今闻明府之言,乃婴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纲约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婴深感悟,乃辞还营。 〔注解〕 (1) 荒裔:指荒凉边远的地方。裔,音 |ˋ,边远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须臾闲:极短的时间。闲,音ㄐ|ㄢ,同「间」。
3. 此处所列为「鱼游釜中」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里记载,东汉顺帝时,御史张纲得罪了大将军梁冀,梁冀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建议将张纲调到广陵当太守。当时广陵一地因张婴等人不满地方官的压榨,起兵反叛,并将官员杀害,朝廷派兵征讨十多年都无法剿灭。梁冀因此设计张纲到广陵当官,让他去送死。别的官吏一听说要到广陵,都要求加派兵马维护安全,张纲却轻车简从上任。到了广陵,张纲派人安抚当地居民,并慰问张婴,让张婴感到十分惊讶,前去拜见张纲。张纲表示同情他作乱的原因,对他晓以大义,并保证投降后可以让他们安居乐业。张婴原本就是因地方官过于暴虐贪婪起而为乱,现在听到张纲这么说,感激涕零地说:「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闲耳。」意思是指自己一个荒凉边远的人,受了委屈无法上诉朝廷,又不堪官员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为乱,自知为乌合之众,有如「鱼游釜中」,危在旦夕,现在不过享有一时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种用来烹煮食物的锅子,张婴的这句话用鱼在锅里游动,看似无事,其实随时都有被烹煮的危机,来比喻自己处境危险。后来「鱼游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处的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身处险境,危在旦夕。
词语详解
鱼游釜底
-
释义: “鱼游釜底”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比喻处境极其危险。这里的“釜”,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锅,通常用于烹饪食物。“鱼游釜底”的意思是说鱼在沸腾的水里游动,随时都有被煮熟或烫死的风险。
-
来源与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虽然具体的原文语境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是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比喻还有“火急”、“釜底抽薪”,都用来描述危机四伏、岌岌可危的状态。
-
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状态,随时可能遭遇不测。“鱼游釜底”的语境多用于书面语言或正式场合,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处境的深切担忧和警告。
造句
- 自从公司宣布裁员计划以来,小李的工作状况如同鱼游釜底一般,时刻担心着自己的饭碗。
- 长期沉迷游戏不务正业,小明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的父母担心他陷入鱼游釜底的境地,再也无法自拔。
- 在台风即将来临的时候,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都处于鱼游釜底的状态,随时可能遭遇洪水侵袭。
- 他被指控参与了那次非法活动后,整个生活变得如鱼游釜底般危险,不敢轻易出门或与人交往。
- 小张因为赌博负债累累,生活陷入了鱼游釜底的困境,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
分词解释
yú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yóu
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2 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3 〈书〉交往,来往:交~。4 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5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6 姓。dǐ,de
1 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➊下面;➋以后)。海~。~肥。2 末了:年~。月~。到~。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4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5 何,什么:~事伤感。6 古同“抵”,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