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章累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连章累牍的简介:
lián zhāng lèi dú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文字冗长,叙述繁琐。清.朱彝尊.茅山许长史旧馆碑跋:「尝与梁武帝论书,连章累牍,载诸法书要录。」亦作「连篇累牍」。
1. 文字冗长,叙述繁琐。清.朱彝尊〈茅山许长史旧馆碑跋〉:「尝与梁武帝论书,连章累牍,载诸法书要录。」也作「连篇累牍」。
《连章累牍》的详细解释
释义: “连章累牍”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章或文字冗长、内容繁复到难以尽数的程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的写作习惯,强调的是文章篇幅之长,并非完全负面的意思,但通常在表达中带有对过度铺陈的批评。
出处: “连章累牍”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王羲之传》:“然其文多杂说,辞意繁芜,故云‘连章累牍’。”这里的“辞意繁芜”就是指文章的内容过于复杂和冗长。该成语后来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用法: 当评价某人的写作时,如果认为他们过多地使用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或描写,可能会使用这个词语来指出这种现象。
五个造句
- 这篇论文虽然写得很仔细,但是却显得有些连章累牍。
- 小说的开头部分确实有些连章累牍了,希望作者在后面的部分能够更加精简一些。
- 看到这段文字时,我觉得它的作者可能是在刻意追求某种文学效果,以至于使得文章变得连章累牍。
- 这篇文章内容繁多,简直让人觉得像阅读一部连章累牍的小说。
- 我不喜欢这种连章累牍的写作风格,更喜欢简洁明了的文章。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连章累牍”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连
lián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4 联合:外~东吴。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长。6 姓。7 同“ 琏 ”,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8 同“ 链 ”,铅矿。
章
zhāng
1 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断~取义。2 条目,规程:~程。~法。简~。党~。约法三~。3 修理:杂乱无~。4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5 戳记:图~。盖~。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领~。徽~。像~。7 奏本:奏~。本~。8 同“ 彰 ”,彰明。9 姓。
累
léi,lěi,lèi
1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2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牍
dú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