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力悉敌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力悉敌的简介:
gōng lì xī dí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双方的功夫学力相当,难分上下。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引张说作昭容文集序: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沈、宋二诗不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
1. 双方的功夫学力相当,难分上下。《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引张说作昭容文集序》:「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沈、宋二诗不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
《工力悉敌》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之间的竞争或合作,其主要含义是指双方技艺、功力相当,不分高下。具体来说,“工”在这里指技巧、技术;“力”指的是力量、能力;“悉敌”,则是完全相等的意思。
详细解释
- 词语构成:“工”(技能、技巧)、“力”(力量、实力)、“悉”(全部、完全)、“敌”(对等、相当)。
- 使用背景: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两位或多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相互竞争,也用来形容双方在技艺上达到完全平等的状态。它既可以指正面的竞争,也可以是合作中彼此的互补与平衡。
造句
- 在这次书法比赛中,张老师和李老师的字迹工力悉敌,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 艺术家王明和赵亮的作品在展览上展出时,观众普遍认为他们之间的作品工力悉敌,各有千秋。
- 唐朝诗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工力悉敌的高度,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 两位古筝演奏者在音乐会中展现了精湛技艺,让听众感受到了工力悉敌的美好艺术体验。
- 在围棋比赛中,李浩和林峰对弈时表现得难分伯仲,两人之间的棋艺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工力悉敌的状态。
这五个句子分别展示了“工力悉敌”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工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力
lì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5 姓。
悉
xī
1 知道:洞~(很清楚地知道)。尽~。获~。来函敬~。2 尽,全:~力。~心。~数(shǔ)(完全列举,如“不可~~”)。
敌
dí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3 抵挡:寡不~众。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