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揖的拼音、解释、组词

拱揖的简介:

gǒng yī
1.亦作"拱挹"。 2.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3.环绕卫护。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两手合于胸前作揖。《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致天之届,拱揖群后,丰功厚利,无得而称。」

词语“拱揖”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具体来说,是两手呈弧形向上或向前方微微抱拳致敬。这种动作通常用于表达敬意、祝贺或是谦让之情。“拱”,在这里表示双手如拱门一样环绕;“揖”,则是行礼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手部动作,像搭起一座小拱桥。
  • :礼仪的一种形式,通过特定的手势来表达敬意或礼貌。

这种手势在中国古代的社交场合、尤其是文人雅士之间较为常见。拱揖不仅是一种身体语言上的交流方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

造句

  1. 在古代的宴会上,宾客们常以拱揖的方式互相问候和告别。
  2. 古代君子在见面时常常行拱揖之礼,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尊重与谦逊。
  3. 祝福新人永结同心,他俩也互作拱揖,显得十分融洽和谐。
  4. 他们虽然地位悬殊,但在拱揖之后便如兄弟一般毫无隔阂地交谈起来。
  5. 在古代的文人雅集中,宾客们常常行拱揖之礼来表达彼此间的敬意与友情。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拱揖”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礼仪动作,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的方式。

分词解释

gǒng

1 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手。~揖。2 两手合围:~抱。~木。~璧。3 环绕:~卫。~护。~北(众星环卫北极星)。4 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肩缩背。~顶。~门。~桥。5 向上或向前推,顶动:~芽。虫子~土。6 姓。

1 古代的拱手礼:作(zuō)~。~让(宾主相见的礼节)。~客。~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