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屦的拼音、解释、组词
葛屦的简介:
gé/gě jù
《诗·魏风》篇名。写一个女奴为其女主人辛苦劳动不得温饱的情景,讽刺了贵族妇女的傲慢和做作。
《诗·魏风》篇名。写一个女奴为其女主人辛苦劳动不得温饱的情景,讽刺了贵族妇女的傲慢和做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魏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葛屦,刺褊也。」首章二句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葛屦》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其名字来自于《诗经》,具体为《诗经·魏风·葛屦》,是一首描写人民生活艰辛和诗人忧国忧民情绪的诗。在这篇诗中,“葛屦”是指用草麻编织而成的简陋鞋子,通过这一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贫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详细解释
- 葛:一种植物,其纤维可以织成布料。
- 屦:古代的一种轻便鞋履。
在《诗经·魏风·葛屦》中,“葛屦”被用来形容鞋子的简陋和寒酸。整首诗歌通过描述穿着“葛屦”的场景来反衬出生活条件的艰苦,从而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批判。
造句
- 古代人民衣食住行都很简朴,穿的是用草麻编织而成的 葛屦。
-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老百姓只能穿着 葛屦 度日,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 这首诗以 葛屦 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之情。
- 穿着 葛屦 的人们在田间劳作,他们的身影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真实写照的一部分。
- 历史上的《葛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成为了研究古代人民生活状况的重要历史资料。
分词解释
葛
gé,gě
1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布。~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履。2 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