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知威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木知威的简介:

cǎo mù zhī wēi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声威显赫,威名远播。语本新唐书˙卷一七○˙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若从所改,恐贼不晓是卿也。

1. 比喻声威显赫,威名远播。语本《新唐书.卷一七○.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若从所改,恐贼不晓是卿也。」

草木知威》这个词汇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或现代常用成语,而似乎是一种创作性的表达。它意指自然界中的植物(草木)似乎也能感知到某种强大的力量或气势。这种说法在一些文学作品、电影或动画中可能会被用作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来增强场景的感染力或者描绘人物的强大气场。

下面提供五个基于“草木知威”的创意造句,以供参考:

  1. 自然界的回应:“每当他走到花园,周围的花朵似乎都低下了头,仿佛在向他的威严致敬。”

  2. 历史的见证者:“古战场上,虽然硝烟已散去多年,但那些残存的树木依旧像是记住了那场战斗,枝叶在风中摇曳,仿佛诉说着过去的壮烈。”

  3. 气场的力量:“她一踏入会议室,会议桌上摆放的绿植似乎都停止了生长,它们好像感受到了她的非凡气质。”

  4. 艺术的表现:“这幅画作中的树木栩栩如生,每一棵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被画家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成为了活生生的一部分。”

  5. 心灵的触动:“在宁静的湖畔散步时,他突然感觉到四周的草木似乎都对他敞开了心扉,它们用绿意传递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安宁。”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对“草木知威”这一概念的理解而创作出来的,并非来源于现成的语料库或典籍。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wēi

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2 凭借力量或势力:~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