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鼎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鼎的简介:
fù dǐng
1.指伊尹背负鼎俎见汤,喻以烹调致汤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于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宋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桐江笑短弱,负鼎莘野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
1.指伊尹背负鼎俎见汤,喻以烹调致汤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于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宋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桐江笑短弱,负鼎莘野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传说商时的伊尹原来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为一庖人。他背负鼎俎,以滋味游说汤,汤因而任以为相。后来伊尹助汤灭了夏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负鼎》这个词组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或文学词汇,而是“负鼎而饭”这一成语中的部分。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负鼎而饭”的完整表达是“负鼎而饭”,意指古代掌管祭祀事务的人在祭礼结束后不洗去手上的污迹(鼎为烹饪器皿,在古时,尤其是祭祀仪式中使用),直接吃饭,以示对所负责事物的尊重与虔诚。
详细解释
- 负鼎:指的是背着鼎。在这里,“鼎”并非普通的锅具,而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通常用于烹煮食物或在祭祀活动中盛放供品。
- 饭:这里意指吃饭,但不同于寻常理解的日常饮食,而是在特定礼仪背景下进行的行为。
“负鼎而饭”的行为体现了对职责和仪式的尊重。这种精神也被引申为一种敬业、尽职的精神状态,在各种职业领域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赞美某人在完成自己专业任务后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操守。
造句
- 小李作为公司的技术总监,对待每一项技术工作都负鼎而饭,力求完美。
- 在这次的项目中,小张不负众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负鼎而饭,最终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
- 老王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依然能负鼎而饭,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 小林在工作中总是认真负责,哪怕是在休息时间他也常常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业务流程,真正做到了负鼎而饭的精神。
- 在公司的年会上,张经理强调了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像负鼎而饭一样对待自己的岗位职责,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分词解释
负
fù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鼎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