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院的拼音、解释、组词
锁院的简介:
suǒ yuàn
1.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2.指宋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 3.指翰林院。 4.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 5.指科举考试。 6.指科举考场。
1.亦作"鏁院"。亦作"鎻院"。 2.指宋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 3.指翰林院。 4.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 5.指科举考试。 6.指科举考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代考选官吏时,为求严密公正及防止舞弊,封锁试院的制度。《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后以就试多怀挟传授,乃锁院、巡搜、糊名。凡试百司吏人,问律及疏,既考合格,复令口诵所对,以防其弊。」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 借指科举考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杨维桢列传》:「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号曲江居士。」
关于“锁院”这个词语,它主要出现在古代科举考试的背景下。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而“锁院”是指在科举考试期间,对参与阅卷的官员进行临时封闭管理的一种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考生和外界串通作弊,确保科举过程公正、透明。通常,被锁入考场内的官员会暂时与外界隔离,直到试卷批阅完毕。
造句
- 在古代,每逢科考之年,朝廷都会实施严格的“锁院”措施,以杜绝任何可能的舞弊行为。
- 看来今年的科举考试要严格遵守“锁院”的传统了,所有阅卷官员将在专门的场所进行工作,直到全部试卷评定完毕。
- “锁院”这一措施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确保考试公平性的重视程度。
- 古代科考制度中,“锁院”是一种保障公正性的有效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评分的影响。
- 为了保证科举选拔的公平性,每到考试期间都会采取“锁院”的方式来隔离阅卷人员,防止任何形式的信息泄露或外部干扰。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