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的拼音、解释、组词

陪都的简介:

péi dū/dōu
在首都以外另设置的首都。如宋代的建康,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在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今北京市)为陪都。 △陪京

1.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国民政府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今北京市)为陪都。也称为「陪京」。

《陪都》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中,作为首都之外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战争或政治需要),国家的主要机构暂时迁往其他城市,这些临时迁都的城市即被称为“陪都”。中国的陪都有多种情况,其中最著名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庆。当时,随着日本侵华,国民政府将首都南京的部分重要机关迁至重庆,使其在抗战时期成为了实际上的陪都。

造句

  1. 由于历史原因,陪都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2. 抗战时期的陪都是无数爱国人士奋勇抵抗侵略者的战场。
  3. 在陪都的日子里,许多文化精英在此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4. 虽然陪都只是暂时的首都,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人们铭记。
  5. 陪都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辉煌。

分词解释

péi

1 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伴。~同。~客。~葬。~嫁。失~。2 从旁协助,辅佐:~臣。~审。3 增加的,非主要的:~衬。~都。4 古同“赔”,偿还。

dū,dōu

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4 总:~为一集。5 居:“~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