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轺传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封轺传的简介:
yī fēng yáo chuán/zhuàn
1.汉制,凡受朝廷征召者乘坐公家马车,皆持一尺五寸长的木制传信,有御史大夫封章,以为凭证。轺传两马,一马一封,故谓之一封轺传。
1.汉制,凡受朝廷征召者乘坐公家马车,皆持一尺五寸长的木制传信,有御史大夫封章,以为凭证。轺传两马,一马一封,故谓之一封轺传。
- AI解释
《一封轺传》中的“一封”和“轺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词,需要分开来理解。
-
一封: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现代语境中,“一封”通常指的是一个邮件、一封信件或者是一次正式的书信往来。这里可能是指书信或官方文书的内容量较少。
-
轺传:“轺”是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主要用于官员出行。“传”则是指传递信息的驿站服务,即驿车。因此,“轺传”通常特指通过轻便马车进行的官方通信方式。这种交通工具比一般的四马拉的大车更灵活、快捷。
结合两词来看,《一封轺传》可以理解为通过轻便马车或驿站传递的一封较短的官方文书或者书信,这在古代是常见的公文传输形式之一。
造句
- 古代官吏通过一封轺传来传达政令,使远地百姓及时了解朝廷的新政策。
- 在战事紧急时,一封轺传可以快速传递军情,帮助统帅迅速做出决策。
- 尽管路途遥远且险阻重重,但一封轺传依然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 历史上,通过一封轺传成功地传达了密信,为国家解除了危机。
- 一封简短的轺传不仅代表了官方的信息传递方式,也象征着古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希望这些解释与造句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封
fēng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4 疆界:~疆。~域。~界。5 限制:故步自~。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8 姓。
传
chuán,zhuàn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