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书的简介:
shàng/shǎng shū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 AI解释
《上书》,在古代汉语中特指臣子向君主直接进呈奏折,表达个人意见或建议。这是一种通过正式渠道进行沟通和谏言的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书的内容广泛,可以是针对国家政策、军事策略的分析,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等。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这一词汇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反映了封建时代臣子与君主之间的权力关系。
- 行为模式:通常由大臣或其他有权势者撰写并呈交至朝廷或直接给皇帝。其目的是为了提出意见、建议或者申诉问题。
- 文化意义:上书不仅是官员表达自己见解的途径,也是维护个人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造句
- 韩非子经常通过《上书》的方式向君主进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观点。
- 李斯在秦始皇时期多次以《上书》形式提出改革意见,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曾撰写《天人三策》,这是他通过《上书》向皇帝提出的建议之一。
- 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作为齐桓公的近臣,多次利用《上书》的机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方针。
- 唐代名臣魏征以直言敢谏闻名,常通过《上书》的方式为国家和君主提供建议。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