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拼音、解释、组词

塑料的简介:

sù liào
主要成分为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在一定条件下加以塑化成形,所得产品最后能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分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热塑性的受热软化,可反覆塑制,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热固性的成形后再加热不能软化,不能反覆塑制,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等。具有质轻、绝缘、耐腐蚀、美观、易加工等优点。应用广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与配料混合,再经加热加压而形成的一种材料。种类很多,如聚氯乙烯、赛璐珞等。具有质轻、绝缘、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多用于飞机、船舶、机械等工业,并可制造日用品。

《塑料》这个词指的是由人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后制成的一种材料。塑料具有多种特性,如轻便、耐磨、易成型等,并且可以设计出各种颜色和形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1. 定义:塑料是通过聚合单体形成的聚合物制成的固态材料。它能够承受一定的热、电、化学反应等环境影响。

  2. 特性

  3. 轻便
  4. 易于成型和加工
  5. 良好的绝缘性能
  6. 透明或半透明
  7. 可塑性好,易于染色

  8. 分类:塑料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天然塑料和合成塑料;按结构又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等。

  9. 应用范围

  10. 日常用品(如餐具、杯子、玩具)
  11. 包装材料
  12. 建筑行业
  13. 电子电器
  14. 汽车工业

以下是使用“塑料”一词的五个造句:

  1.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物品都是由塑料制成的。
  2. 最近,政府提出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来保护环境。
  3. 这家公司的新产品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4. 塑料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度使用却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5.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生物降解的塑料用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塑料”这个词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性〕柔软,非流质,可任意变形的性质。2 〔~料〕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经加热加压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3 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象:~像。泥~木雕。雕~。

liào

1 估计,猜想:~想。预~。2 可供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材~。~子。备~。3 喂牲口用的谷物:草~。4 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用来制造器皿或工艺品:~器。5 烹调时的调味品:调~。6 整理,处理:~理。7 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配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