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册的拼音、解释、组词
黄册的简介:
huáng cè
1.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2.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永世保存。
1.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2.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永世保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户口册籍。《续文献通考.卷六一.职官考》:「知县掌一县之政,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总论》:「编审之时有二,一在十年大造,将钱粮、户口攒造黄册,进呈御览。」
《黄册》是明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户籍制度,具体指由中央政府编纂并掌握的官方人口和土地登记簿。它是明代社会管理、赋税征收以及官员选拔等事务的基础之一。“黄”指的是这种官书采用黄色纸张制成,以示其重要性与权威性。
详细解释:
- 内容构成:《黄册》包含了全国各府、州、县的户数、丁口数、土地面积、田赋情况以及人口流动信息等。
- 编制方式:由各级地方政府上报数据,中央汇总后编纂,最终形成全国性的户籍登记。
- 用途:主要用于统计和管理人口及土地资源,同时也是征税、徭役的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状况。
造句:
- 明朝的《黄册》制度有效保障了国家对人口与土地的有效掌控。
- 长期以来,《黄册》是朝廷掌握民情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之一。
- 虽然《黄册》记录详实,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地方官员篡改数据的现象。
- 《黄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基层组织的运作情况。
- 研究历史学者通过分析《黄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明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