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拼音、解释、组词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简介: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防堵百姓的口,比防堵河流所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或作防民之口,甚于防水、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1. 防堵百姓的口,比防堵河流所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也作「防民之口,甚于防水」、「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详细解释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国语·周语下》,原本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它比喻控制言论、压制人民意见比治理河流更加艰难和危险。这句话通过将“防民之口”与“防川”进行类比,表达了对限制言论自由、钳制人们表达观点的警觉和忧虑。
详细解释:
- 防民之口:指的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或权威,而采取措施来控制人民的言论。
- 甚于防川:“甚于”表示超过或者比……更加严重;“防川”则比喻治理河流的过程。整句话的意思是,控制人们的言论比治理难以驾驭的大江大河更为艰难和危险。
这句话强调了信息自由的重要性,提醒统治者不应因为害怕批评或反对声音而限制人民的言论权,否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造句
- 政府应该更加开放和透明,避免“防民之口”,让公众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被社会上的“防民之口”所束缚。
- 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已经使信息传播更为便捷,因此任何试图“防民之口”的行为都将受到广泛谴责。
- 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需要自由讨论和交流,“防民之口”只会造成思想的单一化和文化创新的缺乏。
- “防民之口”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分词解释
防
fáng
1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止。~备。预~。~范(防备,戒备)。~患未然。~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2 守卫:~守。边~。海~。3 堤坝:~堤。“以~止水”。4 抵得,相当: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口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甚
shèn,shén
1 很,极:~好。~快。2 超过:日~一日。3 方言,什么:~事?4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至。~或。
于
yú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川
chuān
1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2 平原,平地:平~。米粮~。3 〔~资〕旅费。4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