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的拼音、解释、组词
阳春白雪的简介: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阳春白雪」是较为深奥难懂的音乐。相对于通俗音乐而言。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后亦用「阳春白雪」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曲高和寡」
2.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据《文选.卷四五.对问》引)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1>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2>,国中属3>而和4>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5>,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6>,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7>刻羽8>,杂以流徵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10>高,其和弥寡。……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解〕 (1) 郢:音|ㄥˇ。地名,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 (2) 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见「下里巴人」。 (3) 属:音ㄓㄨˇ,跟随。 (4) 和:音ㄏㄜˋ,声音相应,这里指唱和的意思。 (5) 阳阿薤露:此指介于高雅及通俗间的歌曲。 (6) 阳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 (7) 引商:加长商音。 (8) 刻羽:削减羽音。 (9) 流徵:为徵音的流转变化。征,音ㄓˇ。 (10) 弥:更加。
3. 「阳春白雪」是古代的乐曲名,传说为春秋时晋师旷或齐刘涓子所作。阳春取其「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义。白雪则取其「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之义。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我听到许多有关于你的不好传言,是不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长言论,马上就说:「请大王先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先讲一段故事。」楚襄王答应了,于是宋玉便说道:「有一个外地的歌者来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开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后来他改唱比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数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优雅的歌曲,又夹杂著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国中能够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不是因为歌者唱得不好听,而是因为曲子愈高雅,能够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样的,那些批评我的人,不过是些平庸之辈,怎么能够欣赏、了解我的为人呢?」宋玉以歌者唱阳春白雪这种高雅的曲子,反而不受到大众欢迎的例子,来比喻自己高尚不同于流俗,因此不容易被人了解,才会受到排挤。后来「阳春白雪」这句成语被用来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1. 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 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余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 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春白雪》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所著的《对楚王问》。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高雅、深奥的艺术作品或言论,多用于赞赏那些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和欣赏的高水平艺术或者理论。
解释
- 阳春: 春天温暖的日子。
- 白雪: 高贵而纯洁的事物。
- 整体意象是春天里高洁美好的音乐,象征着一种清新、高雅的艺术风格或思想境界。后来,"阳春白雪"常用来形容高尚或高深的文化艺术作品。
造句
- 这部歌剧以《阳春白雪》的旋律为灵感,展现了复杂而优美的情感世界。
- 能够理解并欣赏《阳春白雪》的人并不多,但它依然是音乐史上的瑰宝。
- 在那场学术讨论会上,教授引用了李白诗中的名句来说明“阳春白雪”的意义。
- 诗人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诗歌,表示它们如同春天里清新的空气,高雅而不失纯净。
- 那位音乐家的作品被称作"阳春白雪",意在表明其作品的高超技艺和深刻内涵。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阳春白雪”不仅限于音乐领域,在更广泛的文化艺术、文学以及学术讨论中也常被引用。
分词解释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chūn
1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3 生机:大地回~。4 姓。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xuě
1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2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3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