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含哺的拼音、解释、组词

鼓腹含哺的简介:

gǔ fù hán bǔ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鼓著肚子,口含食物。比喻饱食终日,无忧自在的生活。见含哺鼓腹条。精忠岳传˙第一回:尧天舜日庆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1. 鼓著肚子,口含食物。比喻饱食终日,无忧自在的生活。参见「含哺鼓腹」条。《精忠岳传》第一回:「尧天舜日庆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鼓腹含哺”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典籍,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其中,“鼓腹”是指腹部饱满,意味着生活富足;“含哺”则是指口中含着食物(虽然实际吞咽还需进一步动作),常用来形容悠闲自得、不急于求成的样子。

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于描述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或个人心态,暗示人们在物质丰富和精神闲适之间找到了平衡。它也可以比喻那种不需要过分担忧生计、生活无忧无虑的状态。

造句:

  1.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人民鼓腹含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宁静而自足的生活。
  2. 那个富商虽然家财万贯,却常常忧虑重重;相比之下,那些鼓腹含哺的平民百姓倒显得更加洒脱自在。
  3. 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民生安泰的时代里,人们确实能鼓腹含哺,享受着幸福和平静的日子。
  4. 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让每个公民都能鼓腹含哺,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生计日夜奔波。
  5. 这种鼓腹含哺的状态让人向往,也是我们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之一。

以上是关于“鼓腹含哺”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1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2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3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4 怀抱:“出入~我。”

hán

1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2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3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1 喂不会取食的幼儿:~乳。~养。~育。2 口里含着的食物:“一饭三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