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朵的拼音、解释、组词
骨朵的简介:
gǔ/gū duǒ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像长棍子,顶端瓜形。后来只用做仪仗,叫金瓜。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像长棍子,顶端瓜形。后来只用做仪仗,叫金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武器名。用铁或坚木做成的棍棒,一端有大首,状如蒜头。《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十》:「留十,授以蒺藜骨朵,令随诸鬼督河工。」
2. 肉类。《金瓶梅》第三九回:「这碟儿里是烧骨朵,姐姐你拿过去,只怕错拣到口里。」
3. 圆形突起的样子。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阿阿!努嘴儿了,放嫩叶了。阿阿!打骨朵了。阿阿!开花儿了。」也作「谷都」。
《骨朵》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用词。从提供的信息来看,“骨朵”更有可能是指一种传统武器或者是在某些地方方言里的称谓。
1. 作为传统武器:“骨朵”
“骨朵”,又名“骨朵棒”、“短柄枪”,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冷兵器,属于手杖类的长器械。它通常由木制或竹制的手柄和金属制成的尖头组成,有的还带有可旋转的锁扣装置,用来将两个或多个这样的武器连接在一起形成更加复杂多变的组合使用方式。
2. 在方言中的用法
在某些地方的方言中,“骨朵”可能指的是某种形状像小骨头的小物品或者是一些小型但坚硬的东西。比如,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骨朵”可能用来形容某个东西非常硬、难以弯曲或打碎,或者是用来形容某个物体的硬度和形态。
造句
- 古代战场上,将军们常用“骨朵”作为近战武器,这种短柄枪在狭窄空间里特别好用。
- 这个地方的手工艺品很多都是由硬质木材制作而成的小物件,就像是民间所说的“骨朵”,既实用又有装饰性。
-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拿着家里找来的“骨朵”互相追逐打闹,虽然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但那份乐趣至今难忘。
- 在传统武术中,“骨朵”的动作非常讲究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学习这种武器需要长期刻苦训练。
- 这个小区里的老人常常聚在一起谈论他们年轻时候使用过的各种工具、武器,其中就包括“骨朵”这类传统器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对词语的理解以及造句是基于对“骨朵”的一般性理解,并非标准解释。如果在特定情境中遇到这个词时,建议进一步确认其确切含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