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雨师的简介:

yǔ/yù shī
1.古代传说中司雨的神。 2.用以指雨。 3.柽柳的别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司雨的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文选.班固.东都赋》:「雨师泛洒,风伯清尘。」也称为「雨神」。

2. 柽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五.木部.柽柳》:「又名雨师。或曰:得雨则垂垂如丝,当作雨丝。」

雨师》通常作为特定情境下的比喻性或文学性的词汇使用,它并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一个正式条目存在。不过,我们可以从“雨”和“师”的字面上理解其可能的意义,并扩展它的运用场景。

  1. “雨”:是自然界的一种降水现象,通常由天空中的云层以液态水滴的形式落到地面。
  2. “师”:在汉语中常有几种含义,如教师、师傅或某种技术、技艺的高手等。在这里,“师”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份或者角色。

结合这两者来看,《雨师》这个词可能用来比喻一位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科学知识、技术手段或是更隐喻性的力量)控制和影响降雨的人。在古代文化中,常常将自然现象归因于神灵或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类角色。因此,“雨师”可以理解为一种与天气有关的神秘人物或角色。

造句

  1.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如此高的水平,但民间依然流传着关于雨师的故事。”
  2. “如果真有雨师的存在,世界将不再畏惧干旱和饥荒。”
  3. “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传说中的雨师,在旱季时能够帮助人们解除水患。”
  4. “在一次电影场景中,饰演的主人公被赋予了操控天气的能力,被称为‘雨师’。”
  5. “民间故事里常常提到一位仁慈的雨师,他用魔法带来及时雨,拯救了干旱中的村庄。”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根据《雨师》这个概念进行的创意性解释,并非基于具体历史或文化记录。

分词解释

yǔ,yù

1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