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的拼音、解释、组词

因循的简介:

yīn xún
①沿用;守旧而不改变:因循旧习|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②拖拉;疲塌:因循误事。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遵循、沿袭。【例】因循旧习

1. 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 敷衍慢怠。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懃,怎敢道怠因循!」

3. 悠游闲散。唐.罗隐〈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 蹉跎、延误。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词语《因循》的详细解释

【释义】 “因循”在汉语中主要指的是沿袭旧有方式、习惯或惯例,不主动进行变革或创新。它既是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态度倾向。

  1. 从正面理解: 当用于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时,“因循”可能体现为一种温和、持重的性格特质,能够顺应环境,保持稳定。
  2. 从负面理解: 通常情况下,“因循”常带有消极色彩,用来形容人过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或改变的动力。

5个造句

  1. 小李性格很“因循”,总是沿用过去的方法处理问题,很少尝试新的方案。
  2. 虽然这个项目有风险,但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还是选择按传统的模式进行开发,避免因循的弊端。
  3. 在教育领域,过于强调“因循”会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李老板是个务实的人,他不愿意轻易改变现有的经营方式,因此有些决策显得不够大胆。
  5. 虽然大家都希望改革能够带来突破,但因为担心风险而选择因循守旧的心态在某些时候也值得理解。

通过上述解释与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因循”这个词。

分词解释

yīn

1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2 理由:~为(wèi)。~而。3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xún

1 遵守,依照沿袭:遵~。因~。~环。~规蹈矩。2 古同“巡”,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