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疏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疏的简介:
shàng/shǎng shū
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2.指奏章。
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2.指奏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向天子进呈奏疏。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当有银台司范镇上疏,奏言青苗钱扰民不便。」
《上疏》这一词语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指的是臣子向皇帝直接呈递奏章或文书以表达意见、建议或者陈述问题。这种行为通常是在较为紧急的情况下,或者是认为通过常规渠道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时采取的方式。
详细解释
- 含义:在古代中国,官员如果对国家大事有见解,但又不便通过正常的报告程序传达给皇帝,或者遇到一些需要迅速处理的问题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例行的上奏时机,则会选择“上疏”这一形式。
- 目的与作用:它是一种直接向最高统治者表达个人意见或诉求的重要手段,在古代政治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促进君臣之间的有效沟通,还可能直接影响国家政策和决策过程。
造句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改革家都曾通过上疏的方式,向皇帝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 在一次政局动荡的时刻,一位官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上疏揭露官场腐败问题。
- 面对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一些有见识的臣子选择上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与对策。
- 为了使谏言更加有效,古代文人往往会在上疏时充分研究历史典故和经典理论,以增强说服力。
- 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上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行为方式,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
以上就是关于《上疏》及其相关造句的详细解释与例句。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疏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