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之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得之见的简介:

yī dé zhī jiàn
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谦称自己的一点浅见。见千虑一得条。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二位之言虽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见。

1. 谦称自己的一点浅见。参见「千虑一得」条。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封神演义》第六八回:「二位之言虽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见。」

一得之见》这个词出自古代文献,通常用来表示个人浅薄或片面的意见、见解。它在现代汉语中仍被使用,主要指那些基于有限观察或经验而形成的较为简略的看法或建议。

解释:

  • “一”:意为单一。
  • “得”:在此处可以理解为获得或者得到的意思。
  • “之见”:即个人的见解、看法。整体而言,“一得之见”就是个人通过某一次或某个小范围内的观察而形成的独特意见,通常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

造句:

  1. 小张在项目开始阶段提出了他的一得之见,认为市场调研应该更加聚焦于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
  2.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即使只是一得之见也可以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3. 在这次决策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小李的意见虽然只是一得之见,但确实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
  4. 我在设计这幅画时参考了一位前辈的一得之见,对色彩搭配有了新的认识。
  5. 尽管他的建议只是基于一得之见,但在团队讨论中仍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dé,děi,de

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3 满意:~意。扬扬自~。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