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的拼音、解释、组词

丁未的简介:

dīng/zhēng wèi
1. 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四位。如:是月丁未。——清·姚鼐《登泰山记》。

  • AI解释

《丁未》是干支纪年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历法中,使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组合来纪年,称为干支纪年法。一个完整的干支周期为60年。

丁未是其中的一种组合: - 丁,天干第四位; - 未,地支第十一位;

“丁未”代表的是公元某一年的时间,具体哪一年取决于起始的甲子年(通常是指传说中的黄帝纪元或公元前2697年的某个时间点开始)。

造句示例:

  1. 在丁未年的春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了外婆家。
  2. 古人有“丁亥、戊子、己丑……”之说,其中提到的丁未年即是其中之一。
  3. 历史记载中,很多重大事件发生于丁未年间。
  4. 某些古老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可能在特定的丁未年份尤为盛行。
  5. 由于丁未年的独特性,一些文化活动会特别策划以纪念这个年份。

需要注意的是,“丁未”这种纪年方式更多用于文献记录、文化传承等场合,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公历(即公元纪年)来记录具体日期和年份。

分词解释

dīng,zhē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

wèi

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