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卢提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卢提的简介:

hú lú tí/dī/dǐ
1.亦作"胡芦提"。亦作"胡卢蹄"。 2.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糊里糊涂。《水浒传》第二六回:「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殓了。」也作「葫芦提」。

关于“胡卢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或常见的使用。不过,“胡卢”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而“提”则有多种含义,这里我们尝试根据可能的理解和推测来解读“胡卢提”,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用例。

  1. “胡卢”:在某些方言中指的是葫芦(一种蔓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可以用来制作乐器等),或是指笑声、笑料。此外,“胡卢”也可以形容声音的回响或模仿声。

  2. “提”:有提到、提及之意;也有携带、举升的意思;在某些地方方言中,“提”也可以表示一种行动或者方式。

结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胡卢提”可能是一种方言表达或是特定情境下的用词。下面尝试创造几个例子来使用这个词汇(请注意,由于“胡卢提”并非正式词语,以下造句仅为假设性场景):

  1. 在描述一个充满笑声的聚会时:“聚会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简直像是‘胡卢提’不断。”
  2. 形容某个地方声音回响不绝:“你听,山谷里传来了‘胡卢提’的声音,那一定是有人在吹葫芦丝呢!”
  3. 比喻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他做事总是那么‘胡卢提’的,看似随意却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这里使用了“葫芦”谐音,意思上有所调整)
  4. 描述某项活动的独特之处:“这次文化节的开幕式表演真是个‘胡卢提’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5. 用作一种形容词来形容某种事物的独特性或特别之处:“这幅画的构图真是‘胡卢提’,既新颖又不失传统韵味。”

请注意,上述例子中的“胡卢提”并不是一个正式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也是根据推测而定。在实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规范且广为人知的语言以避免沟通障碍。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1 饭器。2 黑色:“~弓一,~矢百”。3 同“ 垆 ”,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4 姓。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