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拼音、解释、组词

翰林院的简介:

hàn lín yuàn
官署名。唐代初设,集各种才艺之人于院中供皇帝使令。开元末另开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宋代设翰林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诏旨。明代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设,为“储才”之所,掌编修国史、进讲经史、草拟文书等事务,长官是掌院学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也称为「木天」、「禁林」。

《翰林院》的详细解释

翰林院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负责编修国史、起草诏书、管理图书等职责。它在中国历史上主要存在于唐代和明清两代。

  1. 起源与发展:
  2. 唐代设“弘文馆”,后来改称为“集贤殿书院”、“翰林学士院”,后世简称“翰林院”。到了宋代,翰林学士院正式成为翰林院。
  3. 明清时期,翰林院作为中央的文职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处理文书和文献管理等工作。

  4. 职责与职能:

  5. 编修国史:参与编纂历史书籍和典籍;
  6. 起草诏令:为皇帝起草各类诏书、命令等;
  7. 文学创作: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及审查;
  8. 图书管理:负责皇家藏书的收藏与保护工作。

  9. 重要性:

  10. 翰林院不仅是一个学术机构,也是一个政治平台。很多后来担任重要官职的人都曾在此任职过。
  11.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翰林院是知识精英聚集之地,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

造句

  1. “自从入了翰林院,他便更加重视自身的学问修养。”
  2. “李翰林曾在翰林院任学士多年,如今在朝堂上亦能言善辩。”
  3. “他希望能进入翰林院深造,以期将来能够为朝廷效力。”
  4. “翰林院中的文人墨客常常聚集一堂,共论诗文、探讨学问。”
  5. “那本珍贵的古籍,便是从翰林院中借来的。”

这些句子不仅帮助理解“翰林院”的含义和功能,同时也展示了该机构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影响。

分词解释

hàn

1 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2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苑。~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藻。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yuàn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