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榜的拼音、解释、组词

春榜的简介:

chūn bǎng/bàng
1.亦作"春牓"。 2.春试中式的名榜。 3.指春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科举时代进士试的榜单。因于春季发布,故称为「春榜」。唐.释齐己〈送刘蜕秀才赴举〉诗:「都人看春榜,韩字在谁前?」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四.毕状元诗》:「当年春榜首闻名,对御如君有几人?」也作「春牓」。

春榜》一词在古代多用于形容春季举行的科举考试,即“春闱”。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又称为“秋闱”,通常于秋季举行;会试为“礼闱”,一般在春季举行,因此春季举行的会试被形象地称为“春榜”或“春闱”。它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是五个使用《春榜》一词的句子:

  1. 春榜揭晓,众多士子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自己的名字。
  2. 小李同学在经过数年的努力后终于如愿考上了,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今年的春榜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优秀的青年才俊都希望能在其中崭露头角。
  4. 考官们正在认真阅读试卷,他们期待着能够发现未来的文坛新秀。
  5. 王同学在去年的春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请注意,“春榜”虽然常用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语境下,但在现代汉语中也偶尔被用来比喻或形容某种具有选拔性质的重要场合或者过程。

分词解释

chūn

1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3 生机:大地回~。4 姓。

bǎng,bàng

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帖(官府的公告)。红~。张~。光荣~。~文。发~。~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