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的拼音、解释、组词

夷齐的简介:

yí qí
1.伯夷和叔齐的并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伯夷与叔齐。《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夷齐》,这里提到的是古代中国两位著名的贤士,伯夷和叔齐。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孤竹君之子,因兄弟二人不欲继承王位而先后出走,最终来到周朝。

详细解释:

  1. 背景故事:据史书记载,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的国王想把王位传给次子叔齐,但伯夷认为哥哥理应先继位。因此,两兄弟相继离开故土,前往不同的方向寻求新的归宿。

  2. 周朝遇合: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周文王的领地。后来,周武王发兵讨伐商纣王时,伯夷和叔齐认为这是不义之举,试图劝阻周武王,但未能成功。

  3. 最终选择:战后,当周朝建立不久,他们坚守着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和原则,反对武力征服和新的统治秩序。他们选择了绝食而死,以示对暴政的不满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4. 象征意义:伯夷、叔齐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价值。他们代表了宁可饿死也不屈服于暴政的大义精神,被后世视为忠贞不渝、坚守正义的典范。

造句:

  1. 真正的英雄像伯夷和叔齐一样,在面对不公时选择了坚定的立场。

  2. 我们应该学习伯夷与叔齐的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道德的底线。

  3. 在当前的社会变革中,坚持自我原则并不容易,但就像古代的伯夷和叔齐一样,我们要勇敢地选择正确的方向。

  4.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像伯夷和叔齐这样的人永远值得尊敬与学习。

  5. 像伯夷和叔齐那样,在面对不公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发声。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

qí,jì,zī,zhāi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4 全;完全:~全。人到~了。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