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坛的拼音、解释、组词

尼坛的简介:

ní tán
1.尼姑受戒的地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专为比丘尼授三坛大戒的戒场。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七.道士科教部.尼坛》:「受戒初本僧尼同坛,宋朝太祖不许尼往僧中,自是始别为坛。」

关于“尼坛”这一词汇,它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通常可能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文献、古籍或特定的文化领域。根据现有的资料,“尼坛”在古代有时用来指祭祀女性祖先或者神灵的地方,特别是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场所。但具体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解释,我们假设“尼坛”可能有如下几个意思(请注意以下为推测性解释): 1. 尼姑修行、生活的地方:类似于尼庵或尼舍。 2. 专用于祭祀女性神灵或者祖先的祭坛。 3. 在特定文化中指一种特殊的仪式场所。

基于上述假设,以下是五个使用“尼坛”这个词造句的例子:

  1. 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尼坛,用来祭祀被尊为保护神的女英雄。
  2. 她在尼坛中度过了一生,致力于佛教教义的研究与传播。
  3. 每逢节日或特殊的日子,人们会来到尼坛进行祭拜活动。
  4. 尼坛不仅是信徒们的祷告之地,也是她们日常修行的地方。
  5. 在古代的宗教仪式上,尼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尼坛”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解释及造句可能带有较多推测性质。若需要准确的信息,请参考具体的历史文献或专业书籍。

分词解释

1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庵。削发为~。2 古同“昵”,相近,亲近。

tán

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